close

半夏(Pinellia ternata)的塊莖是中藥半夏的來源,因為生用有毒,所以多半經炮制後才使用,這張圖片取自於繁體版維基百科,並不是我種植的個體。

半夏一般比較為人所知的親戚,是俗稱犁頭草的土半夏(Typhonium divaricatum),土半夏一般生長在平地的陰濕處,算是很常見的野草,但是半夏本身雖然在台灣也有分佈,但是據我所知分佈地都在中海拔以上,而且族群數量較少,並不像土半夏這麼常見。

從我小時候玩西洋香草植物,到長大改種台灣青草藥和中藥植物,大部分只是靠著一種不成熟的蒐集慾衝動而種植,所以有什麼就種什麼,對於植物的藥效或是稀有性倒是不太挑剔,只要植物可以在我家活的很好,我就會很高興的繼續栽培他。

 

但是會購入半夏,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。

因為我本身和中醫藥界有些關聯,長大之後恰巧碰上這幾年中藥材大漲價,親眼看到藥材的「貴重」,而一般人付的起的價格又只能買到品質最差的藥物,品質低劣的藥物往往治療效果非常不良,造成醫生開出好的處方,卻會在藥物這關療效直接被縮水數成。

那時候就在想,是不是有辦法自己生產一些品質優良的藥材,雖然可能無法憑一己之力將藥材價格壓至多低的地步,但是至少可以保證,這些品質優良的藥材是可以發揮應有的療效,幫助那些因病痛而受苦的人們。

在這樣的考量下,參考台灣的風土環境與藥材使用、進口量排名後,就數次購入一些台灣較少見的中藥植物,先試種看看是否有機會在台灣本地大量生產,而半夏就是在這些考量下購入的植物之一。

 

一開始半夏送至台中平地的住處正值冬春之交,所以生長情況還可以。雖然老株一直凋亡,但是還是有許多新株陸續冒出,也結了許多珠芽,讓我感覺種半夏似乎是有前途的。

沒想到過了兩三個禮拜,在幫他換盆後,所有的半夏都突然死亡了,種下的珠芽和塊莖也毫無動靜,沒有要冒新芽的意思。那時有查詢資料,發現半夏在適應不良的時後會有這種「倒苗」的象,仗恃著珠芽和塊莖都還在,等他適應了就自然會冒出新芽的心態下,也就隨他去,沒有太擔心。

只是這一等,就是一兩個月過去了,盆裡出現一堆專吃腐植質的馬陸和雞母蟲。看到這些蟲子,內心已經直覺認定那些珠芽和塊莖已經化為春泥,變成腐植質沒救了。

 

不過我這個人很懶,懶得把這盆昆蟲養殖組倒掉,就把他堆在陽台的最角落,當成其他盆栽的水盤,他就這樣默默不起眼的度過了春、夏、秋這三季。

到了秋冬季節交替之際,才又驚奇的發現其他盆栽內居然默默的冒出了半夏的身影,然後又過了兩個禮拜,那盆被我壓在最底下的半夏盆,突然冒出一堆半夏芽,靜靜的宣告他還活著。

隨著寒流一波一波的降臨,天氣越來越冷,半夏也越來越茂盛,冒出的芽幾乎就是當時換盆埋下去珠芽加塊莖的數量,我才理解原來半夏這麼耐命,可以在又濕又爛又有蟲的環境下存活那麼久,他面臨的問題只不過是台中平地的天氣太熱了,所以有點中暑。

接著春日的南風一陣一陣的從海上送來,氣溫越來越高,個頭有點嬌小、葉子也感覺還沒完全展開的半夏也一個一個不支倒地,這也證實了我心中的想法,他果然是不適應平地的溫度,而無法在春、夏、秋三季生存,所以除非是在有空調的溫室,或是在海拔一千公尺以上的山中,要不然依照這個趨勢,每年冬季生長出的半夏個頭只會越來越小,也會越來越虛弱,要讓半夏全年都正常生長,甚至於可以大量種植生產是不太可能的。

 

其實台灣每年在山區種植作物的農民,有很多每年都在喊入不敷出,就我看來,他們可以改種一些一定要往山上送中藥植物,就像這篇提到的半夏,或是只要試驗性的在果樹下種植這些作物就好,說不定這樣就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,也可以大大改善現在台灣的中藥材品質阿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種植
    全站熱搜

    sealio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