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胡荽

石胡荽(Centipeda minima)是常用中藥「鵝不食草」的來源,據說這種植物因為氣味辛烈,連鵝都不想吃他,所以又名鵝不食草。

不過台灣維管束簡誌第四卷記載另外有一種鵝不食草,與本種差異甚多,千萬不要搞錯了。

 

IMG_0018

石胡荽這種植物在台灣相當常見,只要在開闊潮濕的地方都有雞會見到他,照片中的石胡荽就是在休耕的稻田田埂上發現的。

他雖然在葉片頂端常有常有幾個淺裂,把葉片分割成很可愛類似鵝掌的形狀,但是有時候也會像上圖一樣出現沒有淺裂的狀況,這時候的他,就會和下圖的過長沙(Bacopa monnieri)長得非常相像。  

 

過長沙

石胡荽和過長沙這兩種植物都長得很矮,只有十幾二十公分高,而且都長在潮濕的地方,葉片也都是倒卵狀的,連質地都很相似,一個不小心就會把這兩種植物搞錯。

不過這兩種植物還是有一些差異,例如就生長的環境而言,過長沙常常是挺水生長,也就是植物有某部份會泡在水裡,石胡荽在一般的狀況下則不會泡在水裡,只會長在很潮濕的地方;過長沙的葉子頂端沒有淺裂,都是很完美的倒卵狀,石胡荽則是大部分的葉子都會淺裂,形成鵝掌狀;不過最重要且最容易辨別的方式,就是看他們的花。

 

石胡荽(鵝不食草)

石胡荽和過長沙最大的差別,就是石胡荽開的花都是如上圖一般一小球一小球,而過長沙開的花,則是粉紅色到淺藍紫色,有明顯五個花瓣的小花,只要從這一點來分辨,很容易就可以之到他們的真實身份了。

 

附註:在查詢資料的過程中,發現有資料描述過長沙也很耐旱,個人懷疑是不是把過長沙與海馬齒(濱水菜,Sesuvium portulacastrum)弄混了。另,過長沙屬有許多水族用引進的外來種,葉型和花型花色略有差異,但與石胡荽的花差異仍然很大,不會弄錯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分辨
    全站熱搜

    sealio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